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设计师想在深圳搭建基站,与国际顶级创意对流

  独立设计师翁宇龙最近正在深圳寻找另一处能容纳自己的创意设计项目的空间,作为被“设计之都”称号吸引来的设计师,他希望这个城市能够帮助自己实现设计梦想,但当梦想与现实相遇后却发现,这个城市的设计生态仍然薄弱,缺乏对独立设计的扶持。

  在设计师们看来,一个城市的设计生态至关重要,好的设计生态将吸引源源不断的设计能量、资源和价值观。唯有如此,城市的设计行业才会丰富多元,才能进入生动和健康的良性循环,深圳才能更加匹配它的“设计之都”称号。

  1 独立设计师试图在深圳建立创意能量输出站

  独立设计师翁宇龙最近有点烦恼,这个英文名叫A hlaiya的年轻人正在深圳寻找另一处能够容纳自己的创意设计项目的空间,他觉得,“深圳的制造业非常厉害,同时也有设计之都的名号,应该是我事业最好的发展地。”

  A hlaiya毕业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到英国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深造后,开始了自己的服装设计创作,2005年起在伦敦时装界绽露锋芒,与世界知名的法国时装界经纪人F loren cedescham ps(日本顶级时装设计师川保久龄的经纪人)达成合作,同时还与美国著名建筑师、麻省建筑学院与哈佛大学教授Peter Lynch合作不同的项目。

  回到中国后,A hlaiya最终把目光投向深圳开展自己的事业,在华侨城loft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两年里,主要从事建筑、室内和服装的设计。

  当租用的厂房到期后,A hlaiya开始寻找更大的办公空间,罗湖创意文化广场走入他的视线。“原本我只想做工作室,但是看到创意广场的建筑和环境的时候,很多灵感忽然跳出来,感觉告诉我,这里应该有个更棒的综合设计和工艺中心才对。”兴致勃勃的A hlaiya沉浸在自己的计划中,急匆匆地签下合约、装修以及购买货物,总共投入超过1500万人民币。令人遗憾之处在于,当初签订的合同出现问题,A hlaiya的计划暂时搁浅,他开始打听深圳是否有其他的地方可以容纳自己,在他看来,自己的规划很可能成为城市里一个活跃的创意能量输出站。

  2 国际级前卫设计和设计师或可在深圳坐而论道

  在A hlaiya的计划中,M etasus设计与工艺中心(以下简称M etasus)是一个兼具创意和浪漫的地方,这个由展厅、工作坊、咖啡厅和沙龙组成的地方不是呆板的陈列,也不是单纯的作坊,更不会只是吃喝消费的场所,它更像一个带有生命气息的创意集散地。

  走进M etasus,你将可以欣赏展厅及画廊里来自世界各地、出自大师之手的经典作品,包括时装、家具和灯饰等。

  这里有高第(B ancocalvet)设计的沙发椅,这位“设计界的毕加索”所创作的椅子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继续生产,以十几万元的价格销往世界各地,被无数人当做艺术品收藏。

  看看比明星更“大牌”的世界顶级品牌M arsell的鞋子,它享尽时尚和艺术的赞誉,就连如《蝙蝠侠》一般的好莱坞豪门剧组需要起鞋子,也必须重金购买,M arsell不屑成为那些植入性广告。

  更有时尚脱俗的LefranceFerrant时装,爱美的你想必不想错过法国影后玛丽昂·歌迪亚的最爱。

  M etasus的工作坊同8位世界顶尖的独立设计师长期合作,包括A ganovich、U nconditional、M otherofPearl、Individuals、ForgottenFuture等,他们的作品都是欧洲最尖端买手的“座上客”,而工作坊拥有50几名高级工艺师负责实现这些天才设计师纸上的设计,“我们的工匠合作过很多顶级设计师,他们经验丰富,精通多重技能,刺绣钉珠这些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都是他们可以灵活使用的。”A hlaiya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和自豪,“我们的目标是,只要设计师提供设计,我们就帮他实现。”

  而画廊咖啡馆和十一号沙龙则更是一个可以让喜爱创意和设计的人有一个可以坐下来,一边饮咖啡或者品红酒,一边谈论交流的地方,“星巴克这样的快餐式咖啡可能不太适合这样的聊天。”A hlaiya解释说,“这里的咖啡和红酒都是小众的,特别的,可以慢慢品尝的。”

  3 深圳制造转向创造亟待连接顶级设计与工艺的平台

  这个试图汇聚国际设计与工艺能量的计划陷入停顿,深圳设计界人士对其颇为关注,在他们看来,A hlaiya的设计与工艺中心对深圳的设计发展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尽管深圳一直‘西行’发展,但罗湖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如今也在全力打造深圳的高档消费中心,如果能植入这样一个高端创意文化中心与商业发生碰撞,并成为各种资源整合的节点,就像植入一个异物,它可能激发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和巨大能量。”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建筑师孟岩认同A hlaiya和他的团队将设计与工艺中心设于罗湖的做法,他认为创意产业势必会对这个深圳最早兴起的商业旺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哈佛归来的新锐设计师张之扬也看好M etasus对罗湖乃至深圳可能产生的影响,他以纽约为例,早期的dow ntw on区一度遭受被资本抛弃的厄运,然而由于其具备文化和历史的丰富积淀,成为滋养创意产业萌发的肥沃土壤,于是创意和设计元素卷土重来,使dow ntow n再次成为纽约最活跃的新兴文化高浓缩的区域。“M etasus会是一声‘尖叫’,甚至可能成为引爆罗湖创意产业的导火索。”

  “罗湖真的是一个最适合M etasus的区域,看看它的周围,密集的人群,商业消费和娱乐,它具有设计需要的很多潜在条件。”艺术家滕斐感慨,“如果商业‘拯救’不了一个城市,那么就交给创意元素来做吧。”

  同样也是建筑师出身的深圳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建筑设计处副处长周红玫则看重A hlaiya团队“对设计和工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关注”,她解释,工艺大师和设计大师的地位一样重要,优秀设计师必须深谙工艺。而Metasus对传统工艺的创新性保护姿态正契合城市的发展需求。

  “目前深圳非常需要一些可以让设计链条上的各种资源能量聚集整合的平台。”在周红枚看来,M etasus以独立姿态关注、支持多学科设计和工艺的探索、实验与创新,而且是与欧洲顶尖前卫设计师交流合作,架设与本地设计师、工艺师、制造商等之间桥梁,有望成为罗湖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动力站,给现有的文化艺术生态带来进一步的提升。

  “世界很多著名的设计学院,往往都是一端连接设计大师,另一端与顶级的工艺、材料等等元素相连,”张之扬发现很多中国的设计教育根本没有这个环节,设计只能止于电脑前。

  “深圳制造业的发达,吸引很多世界顶级的设计师来这里为自己的作品打版、生产,但他们做完之后,便直接离开了。”A hlaiya感到非常可惜,“因为没有一个平台可以让他们坐下来交流或跟本地的厂家谈谈。”如果可以维护好与这些设计师的合作关系,将是“设计之都”一笔财富。

  4 深圳设计生态脆弱致独立设计师生存空间日益狭小

  在访谈中,很多设计师不约而同提到深圳“设计生态”的脆弱,以致流失诸多设计人才。

  “其实,所谓的设计生态,和自然生态很相似。”孟岩解释,“自然的生态蓬勃发展,在于物种繁多,优胜劣汰。设计的生态也是如此,应该有大型设计企业,也存在独立的小型设计团体,有不同的层次才能保持多样性和活力。”而他认为,现在深圳的设计界却出现了过度市场化的倾向,大公司总是希望占领更多市场,使得独立设计公司和独立设计师无立足之地,“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应全然是的竞争,应该也存在着互补,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某一个或者某一种设计公司。”

  “小公司或者独立设计团体在深圳步履维艰,A hlaiya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有能量有资源去做一些事情,但是却得不到支持和相应的空间,这是件很遗憾的事情。”孟岩感慨,希望行业和政府以及整个社会可以多鼓励这些有热情的独立设计团体,给他们创造更多条件去展示自己。

  “我们并非对国有企业或者大型公司持反对意见,只是认为享有‘设计之都’名字的深圳,应该能更好地维持独立设计师的生态,必须维护独立声音的份额,他们的实践体现更多元的价值观,而深圳需要这样的价值观。”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哈佛女博士刘珩表示。

  “在德国,只要证明你是合格的设计师或艺术家,就可以向政府申请到每平米16元人民币的工作室,而且水电全包。”留德20多年的滕斐将这样的优惠政策称为这是创意生态中的“孵化”,这样小心翼翼地呵护,才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设计人才和团体慢慢成长起来,羽翼渐丰。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谢宇野

  图片:资料图片